Zainul Abedin

挚爱哈利波特与红楼梦

迎春之痛:身为女子,善便是错

在红楼梦里,迎春只有一次看书的描写,那本书便是《太上感应篇》。《太上感应篇》代表了迎春如何在自己懦弱的性格基础上自我发展价值观的方向。作为明清时期民间流行的“善书”,《太上感应篇》汇集了儒释道的世俗化解释,描绘了这样一个评论功过因果的世界:

  

1.人们可以通过积累功过决定自己的命运

  

《太上感应篇》里有一个“功过格”,类似一个积分体系,里面详细规定了做了哪件善事加几分,做了哪件错事扣几分,最终的分数决定了后续是福报还是恶报。这些善恶事情涵盖了家族和社交,也就是古代女性活动的主要领域,可以为想要福报的女性提供具体的精神指引。

  

2.《太上感应篇》所宣扬的“善”不包含勇气,而更多的要求人们“和善”,“顺从”

  

迎春在对待下人、奶母的态度上一位的纵容忍让,除了自身性格软弱的原因,也是因为《太上感应篇》里面宣扬的价值观——“家和万事兴”,“大事化小、小事化了”。这是针对庸众的善书,正义、勇气、锄强扶弱不是它支持的善,便于统治和管理才是这本书的隐形主题。

  

2.积累功过的主人公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命运,也会影响父母子女的命运;父母子女的功过也会影响本人。

  

功过格很大程度上是在家庭制度的环境体系下运作的,敬爱父母,有爱兄弟姐妹,尤其契合女性的世界。每个人都继承了祖先所累积的功过,是一个绵延的体系。《太上感应篇》宣扬一种“承负观”,即把家人的罪放到自己的身上来赎罪,把自己的功德也分给家人。所以迎春从小受到邢夫人糟糕的对待却毫无怨怼,还要帮着邢夫人掩护不体面的事情。因为她受到的教育是子女替父母的功过买单是天经地义的。


那么,为什么迎春会相信这样一种善恶功过的评价体系呢?一方面,《太上感应篇》蔓延的顺从思想与她怯懦的性格非常契合;另一方面,“功过格”对这个世界高度秩序化的描述会给人一种强烈的安全感:于混乱不堪的现实世界相比,一个对就是对,错就是错,对几分错几分都清楚明确的世界是多么令人感到安心啊。

然而,这一切只是梦幻泡影罢了。命运机器的运作如此复杂,因果报应并不能如期而至。而人们用善书上的言行约束自我,其实并不能优化道德,具体的规则只是对道德的外在的枝节的改良,社会没有因此变好。

  

最终,善书只是约束了那些本性怯弱善良又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群体。如迎春这般,她们傻傻的相信只要与人为善,顺从父母和其他权威就能积累功德,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,迎来福报。可是她们只是把自己放在了令人摆弄和掌控的地位,一旦遇人不淑,等待她们的就是毁灭性的灾难。


评论(1)

热度(13)
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